3月20日下午,学院在东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做志愿者、行善积德”为主题的第四十九期校园文化沙龙。人文社会科学系杨国寿教授应邀担任本期嘉宾,与来自全院的两百余名学生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
沙龙开始后,杨国寿通过精彩的开场白——人为什么活着,如何活着,怎样才能活的有意义有价值,引出三个话题:一是积德行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他通过对儒、道、佛以及《弟子规》核心思想的阐述,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行善积德、与人为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存好心、干好事、做好人,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并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二是雷锋精神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典范。他一一举例说明“奉献精神、钉子精、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指出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温、重拾、重释”雷锋精神。三是志愿精神是当代风靡全球的时尚。他说,志愿服务是一项重要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仁者爱人,是善行义举,是践行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希望广大同学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将学雷锋志愿活动常态化、做新时代传播正能量的楷模。
整场文化沙龙讨论气氛热烈,杨国寿旁征博引,语言诙谐易懂,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行善积德的理念与雷锋精神、志愿活动结合在一起,这种全新的解读方式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文化沙龙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表示要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更多的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之中,投入到爱心奉献的志愿行动之中。
(撰稿:左婧文 摄影:代永康 闫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