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兰州石化学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凝心聚力,积极行动,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得到了张家川县委及马鹿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村委及帮扶联系户的好评。
寺湾村地处张家川县东南部,距县城约60公里,紧临陕西宝鸡。境内平均海拔1900米,属典型的高寒湿润气候。当地的农作物主要以大麻、蚕豆、小麦、玉米、洋芋种植为主。寺湾村有3个自然村民小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0亩,所辖54户198人,农业人口186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38.17 %。因老弱病残、外出务工和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基础设施滞后,自然资源匮乏,缺乏主导经济产业,交通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住房差困扰当地居民多年,是张家川县典型的贫困村之一。
为使精准扶贫有效推进,学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组,选派有实干精神、年轻有为、责任感强的青年教师宁静涛副教授任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对寺湾村开展“健康扶贫,靶向治疗”精准帮扶工作。学校安排党员干部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定期到寺湾寺村开展扶贫。为贫困户分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引领发展产业;入户慰问,宣传扶贫政策。通过全体扶贫工作者三年的努力,截止目前,寺湾村共脱贫14户69人。目前尚未脱贫1户2人,使贫困人口发生率由原来的38.17 %降到了1.08%。
2018年10月,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成人与职业培训学院副书记马进毅、科技处副处长蔡建刚、离退办主任张安民、汽车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张维军等再次深入到马鹿镇寺湾村。通村道路因暴雨冲毁车辆无法通行,工作组步行绕道前去。尽管路途遥远,天气寒冷,工作组自备干粮和水,爬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到每一户了解情况,为每一联系户送去清油和大米等慰问品,也带去了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扶贫工作组按照“一户一责、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和“精准滴灌”工作要求,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探讨脱贫致富思路。工作组每天早出晚归,踏遍寺湾村的山山水水,协助当地村干部对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贫困家庭人员信息、收入等情况,整理出精细而规范的档案,彻底摸清底数,总结经验,做到精准把脉,巩固扶贫成果。
工作组多次和马鹿镇领导交流沟通,商讨和制定了包括教育扶贫、电商扶贫、农民工技能培训扶贫、特色种植业扶贫、养殖技术扶贫、村道亮化帮扶、旅游资源开发等一系列进一步扶贫的方案。
扶贫之路,任重道远。学校将继续坚持以“精”为目标,以“准”为起点,坚持进村入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把“精神扶贫”、“经济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助力精准扶贫,让老百姓早日甩掉贫穷帽子。
(撰稿:马进毅 摄影:蔡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