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学校科技处在教学楼二楼教师研修室组织召开校级教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答辩会议,对学校教师承担的35项校级教科研课题分三组进行结题验收评审。
首先,学校副书记黄义仿对评审提出了要求:第一,结题会议要求课题组成员参加,组织同类课题同时结题,可以相互学习,找出差距,提高教职工的教科研能力;第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要通过结题会议,审时度势,更好地明确学校教科研课题的选课范围,要达到以研促教、以研助教、教研互助的目标;第三,希望各院(部门)通过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教科研团队,积累经验,为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打好基础;第四,各评审成员要公平公正地进行评点,不但要表扬成绩,也要指出缺项及不足,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会上,各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通过PPT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结题汇报,介绍了课题研发的目的及意义、主要内容、研究亮点、实施方案及所取得的成果,并对评审组专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答辩。
评审组专家成员认真听取了各课题负责人的讲解,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讨论后,一致认为:今天提交结题的课题,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实用性能好,课题组成员能够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就某一门课程如何实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等进行思考探索等,课题基本达到了的研究预期。结题材料完善,符合结题条件,同意结题。
评审答辩现场
(撰稿 周彩霞,摄影 蔡建刚)
附:通过结题的课题名单:
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1 |
超强疏水自清洁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吕维华 |
19 |
基于智能制造的焊接机器人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许芙蓉 |
2 |
多组分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
王安琪 |
20 |
依托拔尖学生培养将三维CAD引入工程制图的探索与实践 |
赵丹 |
3 |
磁性纳米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重金属吸附研究 |
焦林宏 |
21 |
信息发布系统电脑版和手机版的建设研究 |
童强 |
4 |
多功能介孔炭材料的制备和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于娇娇 |
22 |
针对单招生源的分类式培养研究 |
孔令赟 |
5 |
改性的Ni基催化剂上植物油脂加氢脱氧与异构化性的研究 |
赵立祥 |
23 |
基于多样化生源《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有效性建设与研究 |
张丽景 |
6 |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设计合成与器件表征 |
刘珂 |
24 |
高职会计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陈花兰 |
7 |
焦化蜡油络合脱氮剂的开发研究 |
周锦 |
25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建设研究 |
王瑛 |
8 |
化工厂丙烯酸装置重质产物回收利用研究 |
王守伟 |
26 |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开拓与培养教育的路径研究 |
袁文娟 |
9 |
高职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李薇 |
27 |
“学生第一”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
张文和 |
10 |
化工安全技术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研究 |
王益民 |
28 |
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局势下汽车电子专业的教学实施与课程研究 |
潘宗友 |
11 |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素材)的建设与开发 |
齐晶晶 |
29 |
汽车维修产业及生源结构调整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
张亚宁 |
12 |
化工类专业课程首课的设计与实施 |
顾永和 |
30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720度虚拟校园漫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梁永文 |
13 |
基于多源振动信号的风力发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
常勇 |
31 |
装饰性油画创作对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借鉴与运用 |
刘剑云 |
14 |
先进控制系统的仿真平台设计 |
李海霞 |
32 |
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工作室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和实践教育体系改革研究 |
周登杰 |
15 |
物联网高校教室灯光智能控制 |
闫姝 |
33 |
数字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
李菲菲 |
16 |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模式研究 |
黄斌维 |
34 |
基于生源变化新形势下汽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
张鸿雁 |
17 |
基于兰州水车文化的3D数字创意创新创业素养提升模式研究 |
李润 |
35 |
“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话语权研究 |
张钦 |
18 |
基于项目引领的数控加工实训创新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与实践 |
汪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