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出版工程学院开展2020年“青春筑梦乡村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团委

发布于 2020-08-03点击数:0

7月13日至19日,印刷出版工程学院赴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周家坝镇李坝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精心部署,认真组织

印刷出版工程学院经过精心部署,认真组织,确定了实践地点及方案,成立了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政治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及6名学生代表组成了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的“青春筑梦乡村行”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

7月13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第三工业中心楼下举办,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全体成员参加了仪式,学院领导为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进行了授旗,并就师生安全、实践内容、活动目地及意义进行了强调:“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抱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实践指导教师和实践队员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

7月13日清晨,出征仪式结束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全体成员整装踏上了征程,于当天下午顺利抵达陇南市康县周家坝镇李坝村。指导教师就实践活动相关事宜与当地村委会进行了沟通交流,对“三下乡”活动具体内容进行了安排。活动具体内容从帮助村委会清扫院内外卫生,美化村容村貌;为当地小学生开展爱国思想教育,关注儿童成长;开展脱贫攻坚相关内容调研、填写和整理相关资料;参加劳动生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开拓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体验传统“非遗”文化,助力复工复产;了解地方特色,宣扬地方文化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等方面展开。

清扫乡村卫生

7月14日清晨,志愿服务小分队在老师带领下一早来到村委会,为村委会打扫卫生,清理院内外堆积杂物和积水,整理村容村貌。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儿童成长

在骄阳似火的七月,志愿服务小分队向村里的小学生通过宣讲的形式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繁荣。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关注少年儿童成长,小分队代表学院向李坝村40余名小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品,带去了全院师生对他们的帮助和关爱,孩子们自觉有序地排着队,高高兴兴的接过捐赠的学习文化用品,向小分队的师生行了一个稚嫩的少先队队礼。小分队的师生勉励孩子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随后小分队前往较远的巩坝社了解该社10余名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并给他们带去了学习用品,送去了爱心和温暖。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政治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周家坝镇政府人大主席、村两委成员、驻村帮扶队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小学校长等参加了捐赠活动。

小分队队员们组织当地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灿烂的笑容。

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7月14日下午,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和村两委会干部一起开展了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宣传活动,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不能松懈,要提高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宣传引导贫困户提高思想认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乡村振兴绝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

助力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社会实践是磨练大学生品质的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学习目标、认识社会、磨练意志、铸就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助力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正是本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

7月15日至7月17日,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走进了李坝村村委会,开展“互联网+社会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活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村委会整理、统计当地涉农产品信息资料,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效,助力脱贫攻坚。在实践活动中展示我院学生良好专业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使队员们利用自身所学技能,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贡献。

参加农业生产实践

7月17日下午,小分队队员通过走访了解到七月正是当地农产品花椒采收季节,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走进田间地头,齐心协力帮助村民采摘花椒,在地埂上感受田间劳作,深入了解当地农产品产收状况。尽管手上被椒树刺扎破,但没有一人叫苦,队员们深刻的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看望高龄老人,送温暖

7月17日忙完花椒采收后,队员们走进了留守老人家中看望了村里传承传统造纸技艺的高龄老人,认真听老人讲述当地传统造纸业的发展历史和传统造纸技术,对老人的健康、生活等进行了问候,给老人送去祝福和温暖。在了解同学们所学专业后,老人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技艺。作为新中国发展变化的见证者,老人向同学们讲述了传统造纸技艺发展的艰辛,看到今日各种政策的扶持和传统造纸“非遗”技艺的不断发展,希望大家能把传统技艺和专业相接合,不断创新发展。听老人对过去的讲述,看到村里今日处处青山绿意,家家都通的水泥道路和整洁的村容,队员们看到了今日乡村的巨大变化。

学习传统造纸技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不论是在浓墨重彩的历史长河,或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生活,纸从未曾离开我们。而相比起现代工艺技术下做出的细腻纸张,传统技艺下制作的厚重纸张更值得被期待与珍视。李坝村具有历史悠久的造纸传统,除了造纸工艺和技术上优于其他传统造纸业,李坝村的传统造纸技术在原料选取和造纸的技艺上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7月17日队员们来到了李坝村“非遗”文化传统造纸术造纸企业参加劳动,学习传统古法造纸技艺。古法造纸的原料取自生长在康县大山里的楮树皮,当地人也把这种原料叫做“构树皮”。当地春天会有一种麻黄色的“构树皮”,被称为芽皮,最佳的造纸原料正是芽皮。将一捆捆干树皮,放在河水里反复浸泡、漂洗,去除树皮里的杂质。漂洗过后,用木桩把树皮砸成薄片再用切刀切碎,经过浸泡、碾压、蒸煮、漂洗、踏切、捣浆、抄纸、晾晒等三大门类、七十二道纯手工程序,优中选优后制成一张张纤薄却韧性十足的纸。楮皮纸因为韧性强、不易变色、产量有限而成为文人墨客的挚爱珍品,也是李坝村人的骄傲。

在学习中队员们真正感受到传统古法造纸的艰辛,在造纸师傅指导下最终制作的一张张楮皮纸却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和成就。

参观传统民居,学习优秀历史文化

实践间隙,队员们在指导老师和村民带领下,参观了村里百年以上的传统民居建筑,通过听讲解,了解到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村子悠久的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踏上归程,总结反思

7月19日队员们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踏上归途。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队员们学会了很多东西,虽然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从未有过的经历,却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很开心,大家感受到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固然重要,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却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能够让别人承认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通过实践大家认识到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继续努力学习,才能将自己锻炼成适应社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学会了担当,懂得了责任。队员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颇丰,会把此次社会实践的经历交流分享给更多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