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思政实践活动

发布于 2025-03-31点击数:99

赓续红色血脉、培铸青春信仰。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3月28日,学校组织40余名师生代表赴兰州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重走长征路”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由校团委牵头,联合党委宣传统战部、学生处、保卫处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策划组织,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让师生在庄严仪式中感悟信仰力量,在历史回望中汲取奋进动能。

松柏寄哀思,鲜花奠英魂。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纪念碑巍然矗立。师生列队徒步至纪念碑前,手持白菊,静默肃立。国歌声响彻云霄,全体人员垂首默哀,深切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四名礼兵正步向前,将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花篮敬献碑前,师生依次献上鲜花并绕碑瞻仰。在场教师感慨:“每一道刻痕都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我们应当把这种密码镌刻进学生的灵魂。”

在活动主题墙前,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拉开帷幕。“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烈士长眠的土地上,触摸历史的温度。这里的每一方青石都镌刻着忠诚,每一缕春风都回荡着信仰。在甘肃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无数英雄用眼眸凝望黎明,用唇舌守护真理,用红心燃烧生命,用铁肩扛起山河。让我们透过四位甘肃英烈的画像,读懂青春应有的模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孟彦君以兰州战役为脉络,深情讲述烈士的感人事迹。

“眼眸如炬,穿透黑暗的信仰之光王孝锡;唇舌无声,不慕浮华的精神丰碑杨积庆;红心炽热,永不冷却的生命温度吴焕先;铁肩铮铮,顶天立地的青春脊梁高台英烈。”一个个鲜活故事让在场师生热泪盈眶。听课学生动情道:“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他们也曾是和我们一样的少年。”

穿越时空对话,重沐信仰之光。活动最后,跟随讲解员的角度,师生走进兰州战役纪念馆。锈迹斑斑的军号、泛黄的家书、复原的战场沙盘,配合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将1949年那场决定西北命运的战役全景再现。当看到展柜中烈士留下的半截铅笔与未写完的入党申请书时,参观的老师感慨:“这不仅是文物,更是一代青年用生命写就的初心答卷。”展厅光影交错间,青年学子驻足凝视,有的轻拭眼角,有的提笔记录,红色血脉在无声处悄然赓续。

以行践学铸魂厚植家国情怀。此次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地标,通过祭扫追思、情景教学、实地研学三维联动,构建起“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新模式。学校团委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纪念碑成为教科书,让纪念馆变成大课堂,引导青年在身临其境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叩问初心中回答“新时代青年该怎样做”。

时值清明,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仍在延续。烈士陵园内,白玉兰含苞待放,恰如新时代青年拔节生长的信仰之芽,在红色沃土上孕育着蓬勃生机。

撰稿:豆钰      摄影:融媒体中心      审核:左婧文 兰炜